“国内首条应用国产高压交联聚乙烯绝缘及屏蔽材料的220千伏高压电缆已在辽宁阜新220千伏新煤线投运,这是应用国产绝缘材料的高压电缆首次挂网运行,至今,该电缆已挂网稳定运行超过100天,刷新了国产绝缘材料高压电缆应用的新纪录。”7月5日,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主任开发工程师李文鹏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高压交联聚乙烯电缆由于结构简单、制造安装方便,目前已成为远距离、大容量输电和大电网柔性互联的关键装备,广泛应用于城市电网改造、跨区域联网、海上风电接入等工程。我国高压电缆绝缘材料研制起步晚,此前110千伏及以上绝缘材料全部依赖进口,是我国急需攻克的“卡脖子”技术之一。
为尽快突破高压电缆核心技术,国家电网组织科研院所、制造企业等开展技术攻关,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联合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泰山电缆有限公司、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等制造企业和试验运维单位,共同开展仿真设计、材料研发、电缆制造、系统匹配等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团队攻克了国产电缆材料的缺陷控制及批量化制备、电缆圆整度控制及附件设计等关键技术难题,研制出国产高压电缆绝缘材料,开发了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和电缆系统,填补了国内一项技术空白。”李文鹏介绍说,“这是国产绝缘材料的高压电缆应用领域的里程碑,标志着‘国产高压交联聚乙烯绝缘及屏蔽材料的220千伏高压电缆’应用技术在新征程上又迈出了一大步。”(记者马爱平)
安全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基石,没有安全,遑论其他。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关键是力戒夸夸其谈,防止把制度仅仅挂在墙上、留在口头,而不落实在行动中。
记者30日获悉,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实施《绿色工厂梯度培育及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整体来看,《办法》突出构建国家、省、市三级“纵向联动”,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横向带动”的绿色制造标杆培育新机制。
30日,中国科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在工作报告中指出,2023年我国科学家在全球科技治理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国际科技界“朋友圈”越来越大。
近日,记者见到了从北京回到江西的“国家卓越工程师”获得者、Slon立环脉动高梯度磁选机发明者熊大和博士。本科就读于江西冶金学院(今为江西理工大学)选矿专业的熊大和,大三时就大量阅读了关于选矿方面的中外文献。
我国首座“四高”特长公路隧道全线日,我国首条集高寒、高海拔、高瓦斯、高硫化氢于一体的“四高”隧道——国道569曼德拉至大通公路祁连山2号隧道全线
腔尾赣地巨龙是“中华恐龙之乡”赣州发现命名的第11种恐龙,此前还有斑嵴龙、中国赣南龙、中华虔州龙等属种。
由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名誉校长、辽宁通用航空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凤田主持研制的世界首款四座氢内燃飞机原型机29日在辽宁省沈阳市法库财湖机场成功首飞。
中国航发自主研制的AES100先进民用涡轴发动机整机结冰适航试验日前圆满完成,标志着涡轴发动机适航技术取得重要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
为科技赋能战斗力创新攻关——记军事科学院军事科学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电缆、研究员白晓颖
初冬的一天下午,伴随嘹亮的军号,军事科学院军事科学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白晓颖快步走进实验室,开始了紧张的科研攻关。
近日,一男子乘坐山地轨道车喂鸡的视频在社交平台火了。看着视频中主人公借助轨道车,“丝滑”穿梭于山间坡头,网友纷纷点赞:“省时又省力,新农人线
“这个技术很有前景,不该‘藏’在实验室,要拿出来转化。”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教授黄广炎至今仍记得,柔性材料防爆样机研制出来后,时任学校技术转移中心副主任陈柏强在全校征集最新成果时说的这句线
当今时代,科技成果转化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关键动力,而高校又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柱,应用型高校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
寒假来临,一些数字产品成为父母的“陪娃神器”,其中有不少打着智慧学习、智能学习旗号的数字设备。这些终端产品能否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让孩子过多暴露在屏幕前,对其身心健康有哪些影响?
若患儿有发热症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退热贴、温水外敷和温水浴)。专家提醒,儿童呼吸道感染多为上呼吸道感染,大多数愈后良好,少数会短期内加重,发展为肺炎或出现并发症。
2023年2月开始,西藏濒危牛在云阳县重庆肉牛繁育场进行克隆胚胎移植。突破高原牛种克隆技术难题,项目组近期成功克隆樟木牛和阿沛甲咂牛公牛各4头,保障濒危牛群公牛延续。
29日上午,在辽宁省沈阳市法库财湖机场,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架以氢内燃机为动力的通航飞机——世界首款四座氢内燃飞机原型机成功首飞。据了解,此次试飞的原型机搭载的是国内首款2.0升零排放增压直喷氢燃料内燃机,
腊月的北京,天寒地冻,已经不适宜对遗址继续进行发掘。于是,孙勐和同事们暂停了田野工作,转而忙着整理出土的文物。
高校实验室里的“黑科技”如何在生产线上“大展身手”——聚焦高校新型制造业学科成果转化
来自高校实验室的“黑科技”,如何更好地运用于生产线,提升产品性能、优化生产管理,在培育发展新动能、赢得未来竞争新优势中发挥“四两拨千斤”之妙用?
寒假来临,一些数字产品成为父母的“陪娃神器”,其中有不少打着智慧学习、智能学习旗号的数字设备。
中国工程院院士尹泽勇表示,航空发动机的防结冰设计和试验能力,既是发动机研制的核心技术,也是发动机通过适航取证必须攻克和掌握的技术。